在特色小鎮的建設中,智能化、物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。智慧型的特色小鎮要建立在智能型的信息基礎設施之上。各種數據的采集、存儲、整理、識別、分析形成完整的產業鏈。智慧小鎮中的一切應用,要建立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。沒有統一整合的信息基礎設施,智慧小鎮建設只會成為一個個分離的“數字孤島”。
在特色小鎮通過寬帶信息化獲得大城市的資源,大大提高特色小鎮的生活水平;隨著寬帶通信、高清VR/AR、高鐵等生活元素的引入,小鎮生活優勢更加顯現。
在建設智慧小鎮的社會治理中,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,能夠推動各政府部門打破信息壁壘,有效提升小鎮規劃、建設、管理、服務的智慧化水平,并通過“互聯網+教育”、“互聯網+醫療”、“互聯網+文化”等惠民工程,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小鎮人民。
具體的信息化建設包括以下主要方面:
1、千兆光纖到戶、WIFI覆蓋、家庭互聯網分享(廣告宣傳的機會,自動宣傳)
2、小鎮物聯網:監控視頻、影視宣傳、電子圍欄、景觀、交通工具、市政傳感器監控(電網、通信網、自來水網、燃氣管網、排水、公路、河流、橋梁、街道、建筑物)
3、家庭物聯網:智慧家居、生態家園智能化
4、特色產品共享宣傳(查詢):導游、馬匹、小船、民居,等;
5、美麗小鎮:政務、環衛(環保傳感檢測、環衛定位、環衛車輛監控、指揮調度)、游客、安全的智慧管理
6、智慧社區:網格化綜合治理、電子政務、社區服務、智慧物業(門禁、人臉識別、環境監測站、智能電梯、智慧共享停車場)
7、本地電商:小鎮電商集散、本地物流、對外統一品牌管理(宣傳、包裝、物流、售后服務)
8、智慧養老;
社區居家養老是為民服務項目
提供以政府社區干部管理為主導、社會服務企業參與的運營平臺
平臺提供居家養老的主要服務項目,通過社區干部提供管理、監督、調度,發揮服務公司的專業優勢、規模優勢,形成高效的養老平臺運作體系。
特色小鎮是雙特產業,即特色產業和特色旅游,以產業為依托的“生產”或“服務”是特色小鎮的核心功能。特色小鎮作為城鄉一體化的新型城鎮化模式,應具有特色的風情、風格與風貌。風格我們講的是格調,風貌是講外觀,風情是講文化、活動、民俗,這三方面怎么形成特色一體化,是小鎮開發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。特色小鎮的建設不僅是政府的行政行為,而是以政府為引導、以市場為主體、社會共同參與的主辦運營商開發模式。政府以頂層設計、制度建設、服務管理為主要任務,把控整體方向、創造制度環境、建設基礎設施、提供公共服務;企業(小鎮開發運營商)通過資源整合以及市場化的運作管理方式, 成為特色小鎮建設中的主角;而與特色小鎮息息相關的當地居民,則承擔參與與社會監督的責任。這是特色小鎮的特有“機制”
特色小鎮總體特征以特定的產業、環境、文化資源為基礎;以創興的體制機制和投融資機制為依托和保障;以產業培育帶動人口聚集為推動力;以旅游消費為引擎,實現消費聚集;以產城綜合開發運營及PPP架構利用為手段;以城鄉結合區域的新型城鎮化發展為目標.
特色小鎮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產業競爭力的一種重要載體,未來也必然會成為中國新時期產業升的主要載體之一。